2018年5月19日,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成功举办“明清以来官厅会计与民间账簿”工作坊,来自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山西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河南大学、加州理工学院等海内外16所高校的20余位青年学者参与本次讨论。这是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围绕民间文书与地方文献举行的第3次专题工作坊,本次工作坊的主题聚焦于明清以来遗留的各类账簿史料,对照、关联官厅会计与民间的日用、商业账簿,是否能够发现传统中国经济秩序与商业制度的新线索?7个专题报告与1项主旨发言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探索。
本次讨论的第一个议题是“官厅会计”的结构与实践。周健(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的研究聚焦于清代江苏漕粮起运交仓额数与折价的整理、分析。周健利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题本、奏折,建立清代江苏漕粮起运交仓额数与折价的连续数据序列。报告从漕(税收、财政)与运(交通)两个角度,细致分析清代江苏漕粮的交仓额数和折议价格。至清代后期,厘金成为国家财政重要的收入来源,清政府无意采取清丈土地的办法,彻底清理田赋。清政府在处理漕粮折价市场化问题的过程中,贡赋逻辑逐渐让位于市场逻辑。
李义琼(浙江师范大学历史系)利用中央文献《万历会计录》、《工部厂库须知》以及中山大学馆藏的中央财政册籍等,对明代国家白银财政体制的建立提出新解释。报告着重分析嘉靖时期国家白银财政收入的主要类项及其运作方式,包括田赋折银,上供物料折银等。不过,这些大类折银又会细分成具体名目,如何读懂中央财经册籍中的这些具体名目,报告做了一一分析。同时,报告又以嘉靖十六年的营建大工事件为例,探究明代白银财政在中央各部门之间的具体运作和拓展,阐释了中央白银财政体制建立的动态过程。
黄忠鑫(暨南大学历史学系)从休宁富溪程氏遗留的文书中发现了宋明之际的赋役文书,从中审视一个政区飞地的赋役运作。从南宋末年的立户制帖,到明代初年的鱼鳞图册,户帖的作用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演变。寄庄与诡寄现象的发生,迫使明代初年国家将户名与佃仆剥离。中古时代的身份特征在控制田面权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佃仆田面权的争论仍在进行。散见于元代文献,从事银钱交易的代理人员——干人逐渐进入赋役文书的研究视野。
工作坊的第二个主题是从民间账簿讨论传统中国的商业制度与乡村经济。杨建庭(山西大学 民间文献整理与研究中心)报告了近年来山西账簿收集、整理的总体情况,特别是《晋商史料集成》的编撰和出版,对于深入了解山西商人的经营活动和社会交往极为重要。山西商人的账簿组织尤其以典当业为代表,流水账是典当业常规账簿的重要信息来源。商业文书反映出的是商业经营的各个环节,需要其他文书进行文本勘核,从账簿中的逐条记录追溯信息起源。清代山西商人账簿体系的研究表明,认识商业账簿更需元素化地处理关键信息。
章毅(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从上海交通大学收集的歙县三十五都契约文书出发,通过族谱、地方文书、账簿等多层次史料分析歙县北岸吴氏宗族的生产经营状况,揭示出清代“以商辅农”的乡村经济。该研究努力探索发掘民间文书内部信息的新方法,将史料置于歙县当地的生活背景进行考察,尽可能寻求对歙县北岸乡村经济发展的合理解释。
蒋勤(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以清代石仓生猪的养殖、流通与消费模式为例,意图重新评估地方市场的性质与作用。石仓文书的族谱、账簿与契约忠实反映工资、物价和消费的时代变迁,从事生猪事业的石仓乡民将积极参与地方小市场作为积累白银资本、改善资源配置的有效方式,但传统乡村的人口增长、产业结构的被迫调整和政治局势的剧烈变动进一步限制石仓生猪事业的生产扩大。在微观农家经营的研究背景下,石仓的生猪事业成为联系“官厅会计”与“民间账簿”的重要纽带。
杨启明(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密切关注清代客家乡村地区的凭票流通情况,研究将票据反映的关键信息进行文本解读与数据分析,最终将问题纳入乡村消费信贷的讨论范畴。作为近代期票的雏形,经营药店的李氏宗族在凭票的地区使用和流通方面发挥巨大影响。凭票还体现乡村地权结构的变化,即土地的抵押和田面权的退还。以凭票为中心的票据讨论对于理解清代以降的乡村金融意义重大。
工作坊的圆桌讨论中,彭凯翔教授(河南大学经济学院)提出了考察官厅会计与民间账簿史料体系及其联系的总体性分析框架。“官厅会计”与“民间账簿”虽分属于两个层面的记录,但记录皆在核算过程中产生。出于管理、审计的需要,记录的目的意在保存和披露信息。与信息需要相配套的核算、簿记体系的建立,反映出管理理念的实质性安排和方便核算、保证勾稽的技术性安排。会计文书的“信息体系”由原始凭证、账簿体系、报表披露三个部分组成,其文本和记录具有独特价值,可以有效揭示核算、账簿体系中的“默识”。从日记、流水账到规范化的簿记,无不体现“书手”的知识体系。追索会计文本的史料意义,更应关注类似知识的传承及其形成的知识群体。而从价格和数量的角度发掘会计记录的史料意义,形成统计意义的样本则对于区别价格和数量格外关键。
明清以来的账簿史料存量庞大,但分析与挖掘有效信息的难度极大,如何从账簿史料的研究中获得对于明清以来经济秩序的新认识,是此次工作坊所有同道的共同关怀。更加细腻、复杂地理解账簿史料,也勾连起一些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核心议题,譬如复式账簿与现代商业制度的关系,官厅会计与官僚科层制的关系。此次工作坊在史料、分析方法、研究视角方面的探索,或能为经济史与社会科学的同行们提供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