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和8日,由上海交通大学主办,上海交通大学战争审判与世界和平研究院承办的“战后对日本战犯审判文献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西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苏州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日本明治学院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等3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在开幕式上,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长马振犊和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曹树基教授代表与会嘉宾致辞。马振犊馆长介绍了二史馆携手战争审判与世界和平研究院合作整理并即将出版的国民政府审判日本战犯的档案史料集;曹树基教授在发言中期望青年学者能充分利用研究院的学术会议磨砺自身的学术实力,同时期待研究院能始终秉承客观、中立、纯学术的学术立场和宗旨。
致辞结束后,由上海交通大学原党委书记、战争审判与世界和平研究院顾问王宗光向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颁发聘书。
两天的会议分为五场:
第一场:南京大学历史系陈谦平教授报告国民政府接收伪满产业的历史经过。他认为国民政府在抗战后期筹划对伪满产业的接收计划,因苏联强力进入中国东北而未能达成。
复旦大学历史系吴景平教授报告战后日本的赔偿问题。他主张战争赔偿问题以冷战为分水岭:1945年日本战败至1949年美国占领军宣布终止赔偿为第一阶段,是为拆迁赔偿时期;1951年《旧金山和约》缔结至1976年日本对东南亚各国赔偿完毕为第二阶段,是为协议赔偿时期。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长马振犊介绍了《中国对日战犯审判档案集成》的书讯及这套史料集的史学价值。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金成民馆长谈了近年来日本细菌战问题研究与新发现档案文献的情况。 日本明治学院大学张宏波教授介绍了他们寻访搜集的新中国战犯审判史料的保存情况。
第二场:南京师范大学张连红教授展示了美国传教士约翰·马吉在南京暴行期间摄录的影像资料,张教授指出马吉影像记录了日军百态,丰富了今人对南京暴行的认识。
西南大学潘洵教授介绍了日军对中国各地的无差别轰炸。潘教授认为日军对中国的无差别轰炸不仅构成了战争罪,而且事实上已经构成了今日所谓的国家恐怖主义行径。
中国社会科学院刘萍研究员报告了战后国民政府对日本战犯审判的政策。刘萍研究员认为国民政府的立场从“宽而不纵”演变为彻底放弃,并澄清了蒋介石“以德报怨”口号的历史真相。
南京师范大学严海建副研究员从各个角度检证了国民政府对日本战犯审判的公正性问题,对以往遭受质疑国民政府审判进行了辨析。
第三场:
上海交通大学刘统教授报告了他对于1951年震惊中外的“李安东”案的研究。刘教授认为要立体地认识“李”案,必须考虑1950年代初的中国局势、李安东的国籍等各方面因素。
剑桥大学顾若鹏教授介绍了剑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逢甲大学联合搭建的战后东亚法庭数据库。
上海交通大学曹树基教授报告了他对抗战期间发生在常德的“细菌战”的研究。曹教授分析了当事人记录,并结合鼠疫的病理和元明以后常德地区的鼠疫疫情,主张抗战时期常德地区爆发的有可能是当地周期性的鼠疫疫情。
上海交通大学赵玉蕙助理研究员报告了东京审判在除了美国和日本以外的全球各地档案馆和大学的馆藏情况,并对重要档案史料做了概述和提要。
第四场:
中国社会科学院汪朝光研究员谈了抗战时期的电影及电影制度,指出电影审查制度在伪满地区和汪伪地区等中国沦陷区存在宽严区别。
大连理工大学石田隆至研究员介绍了新中国审判相关的历史和史料收藏情况。
中南民族大学张颖军副教授介绍了战后美军在上海对德国侨民艾森特雷格等人的审判,并指出了此案的法律意义。
牛津大学法学院毛晓博士生从新近国际法学者提出的实体性和管辖权角度,重新思考了东京审判宪章是否属于事后法这一经典问题。
第五场:
上海交通大学向隆万教授介绍了靖国神社中对东京审判存在刻意回避的情况。
南京大学陈海懿助理教授介绍了他经手整理的东京审判加拿大检察官诺兰的个人档案情况。
苏州大学范庭卫教授介绍了刘子健对东京审判所作的贡献。
上海交通大学程兆奇教授用文字和照片的形式缅怀了已故日本东京审判研究名家粟屋宪太郎教授,并谈起粟屋先生生前对东京审判研究中心的关怀和帮助。
闭幕式由战争审判与世界和平研究院副院长李玉尚教授主持。汪朝光研究员提出研讨会搭建的多学科交流平台十分有益于历史学家的研究。程兆奇教授提出研究院将始终秉持客观中立严谨的学术研究宗旨。研究院副院长齐红书记展望了研究院的发展前景,并向与会学者介绍了研究院的努力方向,最后代表研究院感谢与会学者的支持和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