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论文:
“Digital Projects of Chinese Historical Local PrivateDocuments: Database Development and Exploring of Text Mining”, Library Trends, 2020, 69(1): 164-176.
在户籍赋税制度与地权市场运作中认识明清土地制度(第一作者),《中国社会科学》,2020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明清史》2020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0年第7期转载)
民国初年江南地方政治议程转换及其困境——以嘉兴减赋运动为中心,《浙江社会科学》,2019年第11期。
明清经济史中的“地方财政”(第一作者),《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明清史》2018年第4期)
歙县田面权买卖契约形式的演变(1650-1949),《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
民间文书整理与研究中的数字人文导向与文献学本位,《中国史研究动态》,2017年第4期。
上海交通大学馆藏地方历史文献的整理与数字化,吴佩林、申斌主编:《地方档案与地方文献研究(第三辑)》,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7。
增长与脱嵌:近20年中国经济史研究的问题意识与进路(第一作者),《中国史学》第27卷,日本中国史学会,朋友书店,2017年10月。
士气之藩篱:清末常熟清赋中的士绅身份意识转变,《历史研究》,2016年第6期。
地方历史文献的数字化、数据化与文本挖掘:以《中国地方历史文献数据库》为例,《清史研究》,2016年第4期。
19世纪徽州乡村的土地市场、信用机制与关系网络,《近代史研究》,2015年第4期。
上海交通大学新藏地方历史文献的分类法及其依据,《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
微型宗族组织的衰落过程研究——歙县驼岗萧江氏的世系演变与祀产经营(1869-1928),《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年第3期。
明清以来松江杨侯信仰的嬗变与空间分布,胡晓明主编:《中国文史上的江南》,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592-606页。
论道光朝苏州荒政与赋税问题——以丰备义仓为中心的考察,《清史研究》,2013年第2期。
十九世纪中叶苏州之大小户问题,《史林》,2012年第6期。
清末苏南赋税征收与地方社会——以光绪二十五年刚毅南巡清理田赋为中心,《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1年第4期。
从“包漕”到“告漕”——道光时期“漕弊”整顿进程中苏松士绅力量的演化,《清史研究》,2011年第3期。
祠墓诉讼与同治时期徽州宗族力量的恢复——以吴清山汪公庙诉讼为中心,《亚洲研究》第15号,韩国庆北大学亚洲研究所,2011年5月。
明清苏州地区巡检司分布变迁与基层控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0年第3期。
屏盗之迹、拯民之恫:明清苏州地区的巡检司,《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11卷,2010年8月。
书评与访谈:
新机遇与新可能:数字人文视野下的历史学(与申斌、彭凯翔、潘威、王涛、胡恒),《光明日报·理论版》,2020年8月31日,第14版。
寺田浩明:《中国法制史》(2018),《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研究》第12辑,2018年12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胡恒:《皇权不下县?——清代县辖政区与基层社会治理》(2015),《历史人类学学刊》,第14卷第2期,2016年10月,148-151页。
吴滔、佐藤仁史:《嘉定县事——14至20世纪初江南地域社会史研究》(2014),《历史人类学学刊》,第13卷第1期,2015年4月,155-157页。
邹怡:《明清以来的徽州茶业与地方社会(1368-1949)》(2011),《历史人类学学刊》,第11卷第1期,2013年4月,179-180页。
杨念群:《何处是江南:清朝正统观的确立和士林精神的变异》(2010),《历史人类学学刊》,第10卷第2期,2012年10月,173-175页。
契约与产权在中国社会的意义(评曾小萍等著:《早期近代中国的契约与产权》,2011),《信息时报》C4版,2012年4月22日。
川勝守:《明清貢納制と巨大都市連鎖——長江と大運河》(2009),《中国史研究动态》,2011年第6期,93-94页。
国族认同与历史变动中的“中国”(评葛兆光:《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2011),《文汇读书周报》第9版,2011年8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