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资讯
本系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本系资讯

历史系举行硕士生、二专生毕业论文答辩会

2020-05-28

2020年5月20日,历史系2017级中国史硕士生答辩会、2016级历史学第二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会在ZOOM在线举行。 

本次答辩会参加者又历史系曹树基、张朝阳、潘星辉、章毅、赵思渊、蒋勤、董煜宇、任轶老师出席,共有历史系硕士生杨启明、二专生傅海平、刘致祥三位同学参与本次开题答辩。 

杨启明同学的硕士毕业论文《清代石仓的民间借贷(1746—1911)》,利用石仓文书讨论清代浙南地区的民间借贷,分别讨论了以契约、账簿和票据方面的借贷史料。本文回归乡村社会的基本日常,以个人家庭组织作为乡村经济核算单位进行考察。文章发现清中后期的实际利率持续走低。同时,当契多以土地为抵押,因此金额最大;而票据多为信用借款,金额较小;借贷双方的社会关系会直接影响借贷金额,但不影响名义利率。而阙氏家计账簿表面,他们虽开展多种商业经营,但借贷行为并未深刻影响其生产活动;另外,账簿记录的实物借贷远远多于现金借贷。 

傅海平同学的本科毕业论文《朱大典登莱平乱考论》,说明平定登莱之乱是朱大典的“发迹点”,朱大典在平叛中及时转变军事策略,利用明末财政漏洞保证军需,顺利地快速平定叛乱。在平叛过程中,朱大典找到明末财政体制漏洞为日后假公济私铺垫,并在实践并体会到火器的巨大作用,养成作战中使用火器的习惯,还统领了不少未来独当一面的将领。该文通过研究朱大典平定登莱之乱的军事过程、财政困境为明末政治军事、财政制度异化提供一个重要线索。 

刘致祥同学的本科毕业论文《清代松阳县宾兴会的经费运作与文武冲突》通过考察嘉庆二十四年(1818)至光绪二十七年(1901)间浙江省松阳县《文公祠义录》中记载的捐资信息,讨论文公祠的收入与支出、管理运营机制,并比较了松阳县各类型的科举支持组织。对历年收入的分析表明,文公祠嘉庆末年建立时获得一次性的大量田产和银钱捐资,后期则主要依赖田产收租和银钱生息收入。综合考虑收入与支出,文公祠在理论上可以长期维持收支平衡。但通过具体文公祠的管理情况,发现由于战争冲击、管理者缺席和武科举勃兴这三者的共同影响,文公祠后期陷入困境。 

参与硕士论文答辩的各位同学选题合适,切入点均体现出自己的思考与新意,并且都已很好的完成研究分析。与会的各位老师对三位同学论文进行了点评与指导,就文本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也一一详细讨论。 

撰稿:蒋勤